官方服务热线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汽车百科 > 行业动态 > 正文

疫情拐点已到,张文宏再次发声,释放的两点内容很多人没看懂(张文宏解读美国疫情:拐点何时出现?)

来自:中汇名车 日期:2022-12-07 19:00:02 手机链接
疫情拐点已到,张文宏再次发声,释放的两点内容很多人没看懂(张文宏解读美国疫情:拐点何时出现?)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夜之间,感觉疫情已经不是我们亲身经历的那个疫情了。

还记得2019年12月,武汉壮士断臂,以一种悲壮的姿态按下了暂停键。

无数当地人,被管控在家;无数异乡人,被滞留在此。

目的就只有一个,把疫情最大限度的控制在武汉,确保全国其他地方人民的安全。

可谁又能想到?当年武汉牺牲了自己,也没能保全大家。

疫情就如破竹齐发的利剑一样,出现了不同的变异毒株,传播性开始呈几何倍数增加。

接着,一轮又一轮,一城又一城的封控开始了。

就连当初一直坚挺,抗下所有压力,不到最后关头都绝不封控的上海、北京、广州,也未能幸免。

说实话,疫情这三年,国家付出的除了上万亿的真金白银,更多的是各行业停滞不前的惨痛后果。

而对于时代的一粒尘,落在肩上也是一座山”的普通老百姓们,就更多了。

可自从11月30日,那场在国家卫健委,由主抓疫情防控的孙副总理参加的新冠疫情座谈会开始,疫情的风向标就完全变了。

以前是严防死守”,绝不让疫情扩散。如今是,走小步不停步,不再严格防控,让大家逐渐有序地回归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中。

对于这个座谈会的重点,大家可以翻看我的前一篇文章《广州、重庆相继解封”,真正让人恐慌的,不是放开而是放纵》。

从中释放出的信号,用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

这一点,相信从这几天持续释放的国家信号,和各地接连放宽的防控措施中就能窥见一二。

比如,在座谈会仅仅5小时候,广州就快速响应,打响第一枪后,很多大城市也随之跟进:

重庆,除了放宽基本的防疫政策后,不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可居家隔离;

杭州、宁波、温州等地,除养老院、福利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北京、沈阳、郑州等地,对于长期居家的老人、上网课的学生,和居家办公的人员,还有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无外出需求,都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不仅如此,细数一下,从12月以来,全国已有13个省市发布了进出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的通告。

当然,几天之内,国家对防疫政策的变化,让我们从疫情时代”突然就来到了后疫情时代”,多少让人有点不适。

在网上,甚至有网友哭笑不得:

的确,如果这样的决定放在上半年,甚至之前,很多人会人心惶惶。

可放在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淡然处之。

为什么?

从12月3日,张文宏在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的发言,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虽然对于张文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但你不得不承认,疫情这三年,无论是褒还是贬,他始终和他的团队一起,走在防疫的最前线。

他们所能接触和掌握的疫情信息,永远是我们一个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特别是在每个疫情的拐点和关键时期,很多人都避而不谈,但他依然会选择发声,让人们之所然,并知其所以然。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不至于在恐慌中不知所措。

在最新的发声中,张文宏说了很多专业性的东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说几点和我们切实相关的:

而这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免疫力低下。

所以,可以这样说:

只要把这群人保护好了,疫情根本就不可怕。

当然,说这样的话,张文宏是有理由的。

首先,从新冠病毒的特点来看。

从原始毒株开始,病毒也不断在变化,突变后逐步进化成了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每一波进化速度都非常快,而且后者能迅速取代前者。

但在我们大规模开始疫苗注射之后,他们发现,病毒变异在自身抵抗力的防御下有所收敛。

所以,病毒为了生存下去,肯定要变化。以前是传染性不高,但毒性很强。现在变成传染性较高,但毒性降低。

降低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用12月2日,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来说吧:

这波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疫情累计16.27万感染人次,但是超过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一死亡。

想想这个数据和当初的武汉相比,那完全是天差地别。

还有不幸感染了新冠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说:

症状一般就是高烧低烧、头疼嗓子疼、浑身无力……

难受是真的难受,但轻症患者只要做好隔离,也无需太多的治疗干预,按照普通感冒的手段处理,一般7天左右就可以恢复。

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唐小平,也说过:

现在新冠病毒的毒力已经进化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有些甚至比季节性流感毒力还低,所以大家真的是不用恐慌。

最近,我们更是学会了一个医学术语,

也就是说,当疾病发生到一定阶段,你自身的抵抗力会产生免疫抗体,抵抗力好的人,不吃药就能康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当然,如果你及时吃药,那康复的时间会大大加快。

所以,张文宏说的,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抵抗力低的人群。

而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只要打了三针疫苗,这群人的保护力就能大大提高。这一点完全可以参考,脆弱人群疫苗接种率高于90%的新加坡。

其实,这一点,无论对脆弱人群还是健康人来说都适用。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把免疫力提升上去了,在相同的物理防护下,你被感染的几率肯定会比免疫力低的人小。

而免疫力怎么提升呢?

除了饮食上合理搭配、作息规律、强身健体外,还能从疫苗上下手。

因为,在这次疫情爆发时,张文宏和他的团队就发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打了疫苗,依然会被感染的情况。

可即便被感染,打了三针的人和相比没打疫苗被感染的人,重病率几乎没有。

所以,疫苗肯定是有用的,也是必须要打的。特别是第三针的加强针,即然国家拿了这么多钱来研发并免费接种,肯定是有保护作用的。

但为了提高疫苗的效力,张文宏也建议,在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时,可以选择异源接种。

另外,他还呼吁未来开展第四针疫苗接种。

因为疫苗在变,我们的疫苗接种也应该随之跟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人体免疫建立屏障。

而从上海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屏障会不断降低病毒的毒性。

虽然我不是学医的,但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就像某些国家说的”群体免疫吧。

但他们用的手段残酷至极,可我们国家却用了一种保全大局的方式。

在这点上,我特别赞同”浙江宣传”里的一句话:

如果把疫情比作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为了抵达对岸,有的国家选择赤膊下水、优胜劣汰,默许一些人成为牺牲品。

而中国选择同舟共济,尽可能用一艘大船让所有人获得求生机会。

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一辆电车在铁轨上行驶。

在电车行进的方向上,有5个人被绑在了轨道上,无法动弹,电车会压过他们的身体。

这个时候,你能通过扳动拉杆,来改变电车的走向,让其驶入另一条轨道。但问题是,另一条轨道上也绑着2个人。

请问如果你是电车司机,你会怎么做?是让电车压死这5个人,还是扳动拉杆转压死另外2个人?

但中国的选择是既不压死这14亿人,也不伤害那5亿人,而是试图让电车减速,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从铁轨上逃离。

一个木桶里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木桶有多高,而是取决于木桶里最矮的一块木头有多矮。

如今回望疫情三年,严厉的时候是真的严厉,但如今的放开也是真的放开。

只是,我们一定会用最稳妥,最安全的方式。

所以,不需要杞人忧天,更不需要恐慌害怕,只要做好自我防范,打全疫苗,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对于那些不能打疫苗的孩子,专家也说了,一般感染就是轻症,及时吃药,3-5天就能缓解。

注:中汇名车( www.ogshifu.cn )提醒:[ 疫情拐点已到,张文宏再次发声,释放的两点内容很多人没看懂(张文宏解读美国疫情:拐点何时出现?) ] 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汇名车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ogshifu.cn/show.php?cid=42&id=11065

热门资讯 尽在中汇

每日推荐 精选车型

相关文章

预约看车送好礼!

或致电我们,让我们为您服务 上班时间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