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热线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汽车百科 > 热门资讯 > 正文

针对民众对于疫苗关心的7大问题,华山张文宏团队最新发声: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来自:中汇名车 日期:2022-12-03 17:08:01 手机链接
针对民众对于疫苗关心的7大问题,华山张文宏团队最新发声: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据华山感染微信号消息,12月1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发文,

内容如下:

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再次迎来了曙光。这次人类走出疫情的最终胜利将会与人类战胜天花、流感、脊髓灰质炎有同等伟大的意义。

但是,目前我们并未完全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我们始终有放心不下的地方。那就是即便病毒毒力再弱,在短期内还会对脆弱人群造成损害。全球所有走出疫情的国家,在老龄化人群的保护方面都达成了共识,高龄与有基础疾病者需要注射疫苗以应对可能的流行。普遍的疫苗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加上及时有效的重症患者救治,将是我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挑战。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如下疑问:打了疫苗为何仍然会感染?打了疫苗感染是否意味着疫苗无效?我们为什么要打第三针疫苗?打了第三针抗体水平迟早也要消退,那还有保护作用吗?

疑问就应该用科学的数据回答,质疑则应该以循证证据佐证。为了回答上述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当我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保护力可以持续多久呢?如果新冠疫苗有用,那为什么我一直听说接种了疫苗仍然会发生感染的情况呢?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那么,我们如何减慢抗体衰减的速度呢?华山感染团队的研究证实(2, 3),第三针加强针(无论是同源还是异源)接种6个月后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针灭活疫苗6个月后的水平。因此,

无论哪种接种策略,中和抗体滴度终究会逐渐降低,使得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逐渐增高。但这是不是说明打疫苗没有用呢?其实不然,

自香港今年疫情以来,总死亡人数1万余人,在≤11岁的儿童中,共死亡10人 (病死率0.006%)。

我们再来看下今年3-4月份上海发生奥密克戎新冠流行期间,华山感染团队系统性观察老年人重症率与疫苗接种对重症保护率数据。

香港数据也提示,接种2针疫苗和第三针(无论是灭活还是其他疫苗)加强针患者病死率分别降低约12倍和32倍(6)。

香港大学医学院金冬雁教授近期撰文也指出,美国新冠死亡率比英国、德国均要高,原因在于美国疫苗接种率低于这两国(8)。

上述国内国外数据均告诉我们,老年人群相对其他人群重症比例更高。

国外已经有较多数据证实,新冠疫苗同源和异源加强接种后6个月能诱导持续性的免疫记忆(9)。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现象的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我们团队通过对疫苗加强针队列的血液标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新冠疫苗同源和异源加强接种后能迅速唤醒疫苗特异性记忆淋巴细胞,使其扩增,其中一部分淋巴细胞分化为发挥分泌抗体的浆细胞。而另有一部分则形成了记忆性淋巴细胞(10)。

因此,

综上所述:

2021年中旬起,国外开始探索了包括mRNA三针加强、mRNA疫苗序贯腺病毒疫苗,mRNA疫苗续贯重组蛋白疫苗等多种不同的加强策略。而2021年,基于我国疫苗免疫规划的覆盖情况,我们团队在全球首个发表的

在过去1年半的时间内,全球多个研究机构和我们一样,争分夺秒的开展多项疫苗加强策略研究,积累了相当多的安全性数据,国内包括高福院士、谢晓亮院士、朱凤才教授团队等,均提供了很多数据。

从最早期的原始株、阿尔法变异株,贝塔变异株,伽马变异株,德尔塔变异株到席卷全球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及最新被发现的BQ.1/BQ1.1+XBB/XBB.1等毒株,

我们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团队在疫情进入奥密克戎阶段后,迅速就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的逃逸进行分析,两针(灭活)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中和抗体滴度较原始株降低了约10倍。在两针疫苗接种后14天,80%的血清标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都低于检测下限(11)。其他疫苗在国际上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变异株病毒逃逸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21年起,全球多个中心就相继开展了多项研究。研究结果均发现,

而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各个亚型的发现,多项研究均提示,

这些数据提示奥密克戎进化虽然能够部分逃逸疫苗的作用,但由于病毒的毒力已经出现下降,抵消了病毒株部分逃逸带来的疫苗保护作用减弱,

从国家联防联控办公室公布的这组报道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国产疫苗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1. 在短短2年时间内,全世界完成了130多亿次疫苗接种,全中国超过90%的人口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13)。这一极高的全球接种率,导致了近2年内,大量罹患各类疾病的患者同时接种新冠疫苗,这也导致了较多的耦合反应的报道(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耦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14)。

2.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的确有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疫苗接种后短期内(1月内),临床上判断和疫苗接种高度相关。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机制发布会显示,截止今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

目前全球都有大量针对慢性病患者疫苗的接种,多项研究提示,无论针对老年患者、免疫抑制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或具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者等,疫苗接种都有着较好的安全性,WHO的SAGE专家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推荐各类疫苗在上述人群中进行疫苗注射(15)。

同时,我们团队自身也针对感染病学领域的常见疾病也进行了多项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在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等患者中,国产疫苗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为0 (16-19)。虽然我们研究队列的纳入患者数为数百人到千人不等,尚不能代表所有人群。但这一结果,仍然提示,

近3年来,全球科学家用努力、持之以恒的探索,描绘了新冠疫苗的应用图谱。我们甚至可以说,全世界从未有一种疾病的疫苗,被全世界科学家们在1年多时间里面进行了如此完整和大样本的探索。这些科学的数据的展示,可以让医生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者更好的推广和评估疫苗,也可以让民众全面了解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

新冠病毒每天发生随机变异,病毒的变异没有明确方向。但是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升,第三针加强接种与自然感染提供的混合免疫能力提升,都显著增加了疫苗接种者短期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和长期的免疫记忆功能。由于不像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基因重配而产生抗原重组,从而造成病毒抗原转换,新冠病毒主要依靠基因点突变发生抗原漂移,进化的方向更为连续。病毒即便是不断发生随机变异,但是最终在人类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的不断提升过程中,也会走向更低毒性以维持传播的进化方向。

当然,除了疫苗之外,我们还需要对疫情实施控制,避免短期疫情暴发失控,

注:中汇名车( www.ogshifu.cn )提醒:[ 针对民众对于疫苗关心的7大问题,华山张文宏团队最新发声: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 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汇名车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ogshifu.cn/show.php?cid=67&id=10207

热门资讯 尽在中汇

每日推荐 精选车型

相关文章

预约看车送好礼!

或致电我们,让我们为您服务 上班时间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