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热线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汽车百科 > 热门资讯 > 正文

退地、进城、务农未来5至10年,农民工或许会面临这3大选择?

来自:中汇名车 日期:2022-12-07 10:00:02 手机链接
退地、进城、务农未来5至10年,农民工或许会面临这3大选择?

农民工,一个特殊群体,源于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从详细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也就是说,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这其中,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309万人。

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地区,或者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输出的农民工人数均有增长,而且,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增加最多。

农民工,尤其是外出农民工,在各大都市,还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求更多收入,默默支持着城市化建设或运作。但是,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灾难,可能处境会雪上加霜,往往会被这个时代冷遇。比如,这次上海新冠疫情封城的一个多月,弱势群体的生活,可不那么乐观。

尤其,当下一切不确定性太大,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化肥危机、粮食危机、新冠疫情等,这个时代在转轨,经济下行压力大,赚钱也会越来越难。

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也进入深入推进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流向或许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5至10年,农民工将面临一些艰难的选择,或许这三大选择,不能忽视,现在很多人也会有紧迫感。

农地,一般指耕地,又有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之别。

农地,谈起功能,一般有三,一是作为基本生产资料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提供财富的增长,三是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十四五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一些区域还在试点,最核心的内容是强化承包权,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以放活经营权,这项内容一直贯穿始终,并且不断在强化。特别是,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长30年整县试点。

另外,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表示,将按照中央要求,指导地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明确退出承包地农户的主体资格,稳步探索建立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探索建立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这样的提法,不亚于第四次土地革命,归其原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纵深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使得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大量外出农民工或进城落户农民家庭的承包地甚至长期处于撂荒状态,这样的现状已危及到粮食安全保障,而农地有偿退出机制缺失,进一步阻碍了农地资源重新配置,不利于农业经营规模扩大。

那么,率先面临选择农地有偿退出,头一批肯定是外出农民工或进城农民工,本地农民工还可以半工半耕。

大家都知道,小农户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工也同样拥有,所有权属于村集体,这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也是农民、农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

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考虑,在依法保护农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必须针对外出农民工或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土地利用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让他们获取新的制度红利,能够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够早日在各地实现。

但是,在村集体拥有农地所有权的情况下,依法有偿退出,是国家中央财政出这个钱,还是基层村集体出这个钱呢?要是基层村集体出这个钱,除了东部地区外,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村,能出得起这个钱的,也不足50%吧。还有,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将农民的土地统一收上来,开展土地平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如果,资本下乡,社会资本出钱,买了农地,也就等于开始私有化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抓紧健全农地退出机制,细化多方面顾虑,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再进一步试点,要不,会有严重的缺陷。

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补偿及有偿退出标准差异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永久退地:每亩补偿3万,假设农户有10亩耕地选择永久退出,则总计获得补偿30万;

按期退地:每亩补偿500元/年,假设农户有10亩耕地选择退出30年,则补偿15万。

利益或金钱的诱惑下,外出农民工或进城农民工怎么选择,还需考虑好退路,能否在城市或其它地方已经具备长期正常生活的能力,而且完全不需要依靠土地生活,这个得考虑清楚。所以,是比较艰难的选择。

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城乡融合来实现,其核心是农民工市民化。时至今日,2.9亿多农民工,多少能顺利市民化,能够长久扎根在大都市,或者退而求其次,在本地小城市落户,这就需要慎重选择。

现在,有一些经济学家或专家、学者,也提出了面向新市民的都市圈建设方案,实质是要农民工进城买房来刺激房地产,在房地产泡沫之下,建了那么多房子,总得有人来接盘,但有没有考量,大都市圈的高房价及高居不下的生活成本,流动人口在工作地购房有多难,农民工能否消费得起,顺利变成房奴,还有待考量。即使,农民工顺利落户大城市,尽最大努力,可能也是城市群、都市圈、大城市郊区的延伸地带,这种选择,也只有第二代农民工了。

本人认为,新型城镇化之路上,农民工就近市民化,才是最佳出路,县域或小城镇,是重要载体,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县城或小城镇才是焦点,在城里没有彻底扎根之前,还能兼顾半工半耕,不能把农村的后路给断了,农民工还能在城乡之间可进可退。

今年以来,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定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重要关口,国家财政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加大,其目的在于以城带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外出农民工,尤其,第二代农民工有能力在大都市落户,并有偿退出农地承包经营权,那就是看本事了;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已经渐长,尤其从事建筑业的面临清退潮,他们或已返乡,或正在返乡的路上,不得不考虑就近市民化;更多,第二代农民工在大都市生存压力很大,再遇上裁员潮,也就雪上加霜,虽然从事一些偏科技、自媒体、餐饮、服务等行业,但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偏向在家附近周边城市定居或务工,并用更长时间兼顾家庭,以家庭为核心,兼顾老、中、小,才能让整个家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选择就近城市化是唯一选择。所以,这也是比较艰难的选择。

最近几年,由于农业生产环境较差,靠天吃饭的低产农耕地太多,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民种粮收入越来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数量减少,造成部分耕地出现撂荒抛荒现象,这种现状到了亟需解决的时候了。

去年开始,国家开始重粮抓产,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谁种地,补贴谁,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提到战略高度,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今年以来,各地推进土地复垦复耕,兴修农田水利,有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将要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红利期。

但是,外出农民工或本地农民工,进城落户失败,还能适应未来的农业生产环境吗?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将优化农民阶层,重塑农业从业者结构,需要更多新农人或新型职业农民来种粮,农村劳动力更新,需要抓住农业谁来生产、怎么生产关键点。

农业现代化之路,规模化生产或适度规模化生产是必然趋势,借助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将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破农耕惯性,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种地,将是未来种地的基本技能,才能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还有,山区丘陵地带,土地零散、细碎,难以规模化生产,但也能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模式,比如:家庭农场等。

尤其,农业政策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的同时,社会资本也会下乡,租赁农户承包地,发展现代化农业,前提条件也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这样的情况下,外出农民工或本地农民工,返乡就业或经营家庭农场,需要提升农业生产技能,接受必要的培训及学习,向着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发展。否则,按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还是不赚钱,没有增收的空间。从今以后,很多种地的新农人或新型职业农民,最起码也是大专、本科或硕士文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这会是更难的选择。

总之,未来5至10年,在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民工或将面临这三大艰难的选择,何去何从,把握大趋势,还需慎重。

文 /

乡村振兴领域,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来关注

注:中汇名车( www.ogshifu.cn )提醒:[ 退地、进城、务农未来5至10年,农民工或许会面临这3大选择? ] 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汇名车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ogshifu.cn/show.php?cid=67&id=10967

热门资讯 尽在中汇

每日推荐 精选车型

相关文章

预约看车送好礼!

或致电我们,让我们为您服务 上班时间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