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热线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汽车百科 > 热门资讯 > 正文

最全实录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最新发声: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

来自:中汇名车 日期:2022-12-15 17:46:02 手机链接
最全实录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最新发声: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

12月9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第二十三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做《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报告。

钟南山院士在报告中强调:

1、奥密克戎(BA.4/5,BF7)感染不可怕,99%的感染者7至10天完全恢复;

2、预防感染仍需施行,但过度预防会造成更大的次生危害;

3、重点要放在防控重症(自我保护、定点医院、对医护人员保护);

4、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

5、加速药物,鼻喷(或雾化)疫苗/抗体的研发及审批进度。

在报告中,钟南山院士首次公开了国产疫苗在真实世界面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保护效果,该研究纳入2022年2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共289,427名密切接触者(3岁以上),这些人均接种了3针灭活疫苗,其中31831转为核酸阳性,无死亡。

报告中,钟南山院士表示,对比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引发新冠后遗症风险显著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关于后遗症的问题其实目前来看受到了一些社会心理的影响,但是从严格的临床意义来说,后遗症的问题还需要观察,所以对于这一部分,要客观看待。」钟南山院士指出。

钟南山院士还在报告中提及,从教科书来说,从我们自己的定义来说,有病毒,但是没有症状,这个可能不算病。因为慢性病可以没症状,但是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应该是不算病。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独家专访时表示:虽然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无需恐慌。无症状感染在我们传染病学教材中称为「隐性感染」,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中,无症状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

以下是钟南山院士报告实录:

这个题目是临时改的,因为我觉得目前在国内需要有更多的对新冠的一些看法跟认识,我参与了一些工作,所以跟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新冠两年来,在前两年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我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独立专家组(IPPPR),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阐述了全球四种不同国家的防控策略及后果,把中国的强力防控策略(aggressive containment)列为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专门点名中国。

来自112 个国家的386位专家在2022年11月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共提出57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三条「举国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应对」、「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管理」和「全球采用‘疫苗+’计划」是结束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先战略,中国完全做到了,从科学角度证明了我国防疫策略的正确性。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在确诊比例上,中国只有全球平均值的1/374,确诊比例是美国的 1/1348 ;在死亡比例上,中国只有全球平均值的1/232,是美国的1/886,这说明生命至上是中国最主要的指标。

中国第二波疫情(奥密克戎)的特点,根据统计,从 2020 年 1 月份开始一直到 2021年 12 月 13 日奥密克戎出现,我国累积确诊人数是 99780人,累计感染人数是 104958人,累计死亡人数是 4636人。死亡/确诊人数比例是4.65%,死亡/感染人数比例是4.42%。

在奥密克戎出现以后,我国的累计确诊人数多了一倍多,截至2022年12月6日,250015人确诊,累计1698774人感染,累计599人死亡。死亡/确诊人数比例是 0.24%,早期比较高,到了最近,只有接近 0.1%。

第二波疫情比起第一波还要高得多,患病人数多得多。为什么是这样?主要是因为奥密克戎的感染。

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跟 ACE 结合的部位就是RBD受体结合区域。奥密克戎 RBD 区域,蛋白上的氨基酸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突变变得非常多。

用NextStrain 数据库分析,过去的野生株贝塔、伽马、德尔塔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发展跟变异。因为这些株都是独立出现的,并不是一个接一个演化来的。

自从出现了奥密克戎株以后,它的变异非常快,增加非常快。根据GISAID数据库统计,奥密克戎RBD位点的总突变率已经达到96.4%,中等突变率接近80%,也就是在这个区域没有出现突变的只有4%。有突变就会出现免疫逃逸,就说明它传染性越来越强。

早期野生株的传播能力是1:4到1:5左右,而奥密克戎早期在上海是BA.2,现在全国以BA. 5为主,少数地方有BA.7。现在又出了 XBB,在新加坡有的 BQ.1.1——奥密克戎BQ1.1毒株的R0为26,相当于一个人感染,可以传染26个人。

随着它的变异,免疫逃逸的增强,它的传播系数很明显的增强。在我国传播力都是超过 10 以上。

奥密克戎的致病力不强,其生长不太一样。用鼻类器官考虑,它大量生长在鼻上皮类器官中,对上气道上皮的感染性显著增强。虽然气道上皮对不同的新冠病毒株普遍易感,但对上呼吸道上皮的感染性奥密克戎>德尔塔>原始毒株。

袁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就是德尔塔野生株会造成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一些病变。

直到奥密克戎 BA.2、BA.4、BA.5,对支气管黏膜上皮以及肺泡的病变相当少。通过用仓鼠做实验,不管是 BA.4 还是BA.5,仓鼠都不死的。但是野生株可以死亡,在五天内大多数都死亡。所以这说明它的致病力大大减弱,而且它的位点是在上呼吸道。

所以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是:

无症状说明什么?它的致病力明显降低。我记得在年初的时候就和刘又宁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讨论过,我请教他,这是不是新冠疾病?

我的理解,从教科书来说,从我们自己的定义来说,有病毒,但是没有症状,这个可能不算病。因为慢性病可以没症状,血糖高、血压高、有肿瘤,但是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应该是不算病。

奥密克戎死亡率是非常低的。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9月以来,截止到12月8日,

根据实验室的大数据计算,由于免疫逃逸以后造成感染的增加,对人体系统的免疫逃逸越是提升,它的感染越明显增加。

整体分析,从奥密克戎的动物实验以及人群真实世界的观察,有一个分界。2021年12月以前,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自从奥密克戎在全世界占优势以来,死亡率降得非常快。到现在为止,死亡率是非常低,大概跟流感的 0.1% 的水平差不太多。

大家知道高致病的传染病死亡率,如SARS非典大概是10%,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大概是 30%。

这些老的冠状病毒感染部位主要是在上呼吸道,已经跟人类共存了。非典和MERS主要影响的是肺部;新冠病毒早期是上呼吸道和肺泡都有。但是经过了这两年以后,奥密克戎就走到这么一个方向,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奥密克戎的后遗症比原来低了一些,但是后遗症我们需要时间考验,毕竟奥密克戎出现到现在只有一年多时间。跟德尔塔同时期比起来,德尔塔感染病例约10.8%存在长期后遗症,而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只有 4.5% 存在不同程度的长期新冠后遗症,出现常见症状(味觉/嗅觉丧失、咳嗽、发烧、呼吸急促、肌痛、疲劳/虚弱和头疼等)概率均有减少,但喉咙痛比例有所增加。

最近一项苏格兰大型队列研究发现,

总的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后遗症症状的风险,并没有高于被感染者。同时也是接种了疫苗以后,后遗症比例明显下降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的判断是什么?目前新冠病毒的病死率降到跟流感差不多,0.1%。所以现在新冠的感染并不是那么危险、那么可怕。而且它的表型,已经由过去的新冠肺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变为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所以我们的防控政策应该从防控感染转移到防控重症。与此同时,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八大场所的防控工作都会有一系列的改变。

是不是不用搞防控了?不对,还是要搞防控。怎么防控?因为过度防控常常引起更多的次生危害,所以我们的防控要按照刚刚发布的「新十条」,进行精准防控。

这里头我还特别注意到第九条,强化涉疫安全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下一步我们防控措施的关键之一,是加强疫苗的接种。

我举个例子,这是香港的一些数据,以 2022 年 5 月份为界。香港 3 到 4月份曾出现过很高的新冠大流行,奥密克戎造成接近 1 万人死亡,当时一度引起很大的波动。

但是通过大力注射疫苗,特别是全程的疫苗,5月份以后,香港死亡的病例减低了 10 倍,870宗死亡个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根据香港2022年1~5月死亡病例数据分析,72%死亡个案未接种疫苗,大多数死亡病例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尤其是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

根据香港进一步的分析,1到2月份时,打了第三剂加强针疫苗的覆盖率,60岁以上的人不到20%,非常非常低。但是到了11月份,香港甚至 80 岁以上已经有60%打了第三针。

据分析,超过95% 60 岁以上的人,任何的三剂疫苗接种,保护效果都有明显的增高。不管年龄是 80 岁以上,还是 60 到 79 岁,都有明显的增高。这说明充分的疫苗接种对于香港起关键的作用。

所以现在香港放开,但不是完全的放开,还有很多的规定,很多地方需要用疫苗证才能进去。现在香港每天还有五、六千人感染,但是感染了以后就回家休息,阴性就能上班。所以香港的社会就正常运转。这就是香港给我们的一些启发,疫苗非常重要。

目前我们国家疫苗的接种,比当时香港的情况好多了。截止2022年12月8日,我国60岁以上的加强针还不是很够,但是起码比香港那时候好很多了。

所以有推论把香港的资料推到全国,说我们会有几十万人死亡,这个推论可能不一定恰当。

我们也可以看看最近,以中国疾控中心为主的一个课题组,在全国对接近 29 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疫苗保护力检测。我们用的主要是三针灭活疫苗,总的来说肺炎保护率是75%,重症/危重症保护率是 94%。充分地说明只要你充分注射了疫苗,中国的灭活疫苗是有用的,对奥密克戎也有用。

上海有一个内部资料。当然上海当时到底有多少确诊,到现在还不是太清楚。死亡是588人,病死率是1%。588例里60岁以上563例,占95.75%,这些死者的接种疫苗的比例是极低的。

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60岁以上完成加强疫苗人群,死亡风险降低98%;80岁以上完成加强疫苗人群,死亡风险可以降低96%。

上海王伟炳教授的团队做的研究说明,充分接种疫苗预防感染的保护感染作用不是太高,百分之20几到30几,但是对重症或死亡,不管哪个年龄组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下一步的关键是加强疫苗的接种。

接种什么样的疫苗效果最好?我们真实世界的资料还不太够。从我们在实验室做出来的结果可以看出,同源接种跟异源接种是有差别的。比如说两针灭活加一针的智飞亚单位蛋白疫苗,可以明显提高抗体滴度。

最后一针异源的和三针同源的相比,抗体可以增加差不多 6 倍。

打了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吸入式腺病毒疫苗,与三针同源灭活疫苗的相比,中和抗体可以增加 10 倍。

两针灭活疫苗再加一针V-01亚单位蛋白疫苗,抗体也是提高 3 倍。

在香港比较早做的研究也发现,两针的灭活疫苗,再加上一针mRNA 疫苗,和三针的灭活疫苗相比,抗体水平明显提高了。

我们不单是对灭活疫苗能够提高,在我们实验室也发现它对细胞免疫也有很明显作用。

这个是最新的真实世界研究,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做的。国外用腺病毒疫苗再用mRNA疫苗加强,结果和我们在2针灭活基础上进行V-01序贯加强的绝对保护力差不多,我们不亚于他们。

而且国产疫苗的副作用比起国外的mRNA或腺病毒疫苗要少得多。

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当前是用同种疫苗加免。现在我非常强烈期待,我们政府要再组织一次同种疫苗的加强,对老年人的保护,减少重症跟死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同种疫苗继续加免,预防感染效果不会加强,但是预防重症效果还是好的。

异种疫苗加免,也就是在两针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只要加亚单位蛋白、腺病毒、或者是mRNA疫苗随便一种,都可以使得不受感染和不受重症的效果明显提高。这是我们做出来的结果以及真实世界显示的。

我们同时也要加快研发和批准鼻喷、吸入的疫苗,医务人员是最重要的保护对象。

所以我最后的结语:

第一,现在奥密克戎 BA.4、BA.5、BF7 基本上是上呼吸道感染,并不存在肺炎,所以感染不可怕,99%的感染者可以在7~10天完全恢复。只要我们进行很好地休息,隔离一下居家,很快就能恢复。

第二,预防感染仍需施行。刚才我讲过,我们并不是放开,并不是躺平,但是绝对要预防过度的预防。过度的预防会造成很大的次生灾害,社会的、经济的灾害,要远远大于新冠本身。这些我们体会到了,所以中央出台优化措施非常重要。

第三,我们重点要放在防重症,以及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的保护。昨天王辰院士说了,医疗资源的挤兑,搞不好首先就是医护人员的影响,这条非常重要。

第四个,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现在要进行,因为春节快到了。

最后,加速各种药物,鼻喷(或雾化)疫苗和抗体的研发和审批,我们在北京,在广州,在福建很多地方现在都在进行。我们口服的抗病毒液不会比Paxlovid差,所以我期待这些好的药物更快地出来。

整理|阳子

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2第二十三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监制|章北海

注:中汇名车( www.ogshifu.cn )提醒:[ 最全实录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最新发声: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 ] 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汇名车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ogshifu.cn/show.php?cid=67&id=12473

热门资讯 尽在中汇

每日推荐 精选车型

相关文章

预约看车送好礼!

或致电我们,让我们为您服务 上班时间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