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答

汽车产业芯事”何解?(汽车芯片啥意思)

汽车产业芯事”何解?(汽车芯片啥意思)

2020年以来汽车行业缺芯潮”爆发,打乱了行业正常的运行节奏。加之智能化汽车高速发展,芯片对于汽车愈发重要。汽车芯片一跃成为行业焦点,受到OEM、芯片企业、政府甚至终端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分析缺芯潮”背景下车企采取的措施及行业危机的应对之策:

1.背景分析:缺芯潮愈演愈烈,汽车产能严重受损;

2.汽车芯片市场现状:车企采取多种措施,求解芯片断供危机;

3.汽车芯片面临的挑战:内忧未解,外患犹存,试问路在何方;

4.汽车芯片危机应对之策:推进芯片国产替代,打造健康安全的芯片供应体系。

2020年底,汽车缺芯”危机爆发,至今仍未缓解,汽车芯片供应严重不足,市场陷入长期缺货状态,芯片价格一路上涨,一些芯片单价从几十元上涨至数千上万元。

市场上甚至出现囤积居奇等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遂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并表示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回溯过去这段时间的市场变化,不难发现,

缺芯潮上演以来,多家车企被迫减产甚至停产,2022年仍有众多车企的正常生产活动遭受芯片供应不足冲击。

汽车芯片短缺严重影响了汽车产能,据AFS数据,截至10月23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已累计减产约362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地区减产17万辆。

目前看来,车企主要采用独立自研、合资建厂、股权投资三种模式布局芯片供应链,摆脱以往直接从外部采购芯片的模式,深入芯片研发制造,谋求芯片供应自主可控。

同时也反映出车企与芯片厂商的合作关系正在重塑,车企越来越重视芯片供应,有了更多与芯片厂商共担成本和风险的意愿。

部分车企选择独立自研自制芯片,以掌握芯片技术主导权与供应主导权。

部分车企选择借助现有芯片供应商的成熟经验,与其合资建厂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进行芯片研发。

另有部分车企选择对现有芯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与现有芯片企业交叉持股,曲线进军芯片产业。

以上三种模式并非互斥关系,部分车企打出了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组合拳,毕竟当前车用芯片供应仍较为紧张,且芯片作为汽车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车企多措并举,筹谋争夺芯片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主导权。

本次芯片短缺危机反映了汽车芯片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汽车产业若想实现从高增长向高质量的转变,把握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窗口期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芯片汽车国产化率低,高度依赖进口。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其中,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约占全球的4.5%。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的芯片自给率依然不足5%。

我国芯片产业在软件与工具链、制造设备、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卡脖子”环节。由于国产汽车芯片技术尚不成熟、缺少性价比优势,车企在选用芯片时存在诸多顾虑,倾向直接采购国外成熟产品。如此一来,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陷入产品不过关——车企不敢用——芯片企业提升慢——产品仍然不过关”的恶性循环。

从2018年开始,遏制中国崛起已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今年美国出台芯片法案和针对中国的EDA禁令,对中国芯片的发展增加限制。加之最近俄乌冲突,国际关系的紧张或将刺激市场情绪,引发囤货风潮。另外,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将为芯片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再添阴影。

实现芯片国产替代,打造自主可控、健康安全的供应链体系,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同时,多部门连续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车规级芯片技术发展,并加强芯片供应链建设,如《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等。两会期间,不少汽车领域两会代表们就解决车规级芯片供应不足和加快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等问题进行献言献策。

中国芯片企业作为后来者,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国自主芯片崛起。同时,自主安全的芯片供应体系离不开产业链各方角色的共同努力,车企应肩负起供应链链长”责任,逐步、批量选用国产芯片,

其实,在

令人欣慰的是,汽车芯片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自主芯片企业新项目定点不断增加。

相关文章

购车热线
咨询港口直销价购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