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全球首例33岁男子康复后再感染新冠,张文宏:非一般意义复阳”

全球首例33岁男子康复后再感染新冠,张文宏:非一般意义复阳”

香港出现全球首宗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个案。33岁男患者从事资讯科技行业,三月份第一次感染后康复,相隔四个月后以为有抗体,无视疫情继续外游,本月中返港后接受病毒检测,再呈阳性反应。研究发现前后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显示明显不同,属二次感染。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25日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再感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复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需要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等待港大进一步的科学报告。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血清存在中和抗体,过去认为有抗体者不会再被传染。但香港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该名再度确诊的33岁男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时的病毒基因组属于不同的基因分支,病毒之间共有24个不同的核苷酸,团队在九种蛋白质中,同时发现氨基酸的差异,包括在第一次感染的病毒中,发现ORF8蛋白,缺少58个氨基酸。数据足以证明,患者相隔四个月后,检测呈阳性反应,并非体内病毒残余的复阳个案,而是再次受感染。

翻查纪录,该名患者从事资讯科技行业,列为第564宗感染个案,3月28日首次确诊,4月15日康复出院,当时连续两次对检测呈阴性,男子于8月6日至15日独自经英国伦敦到西班牙旅游,回港后没有病征,但在机场验出呈阳性,病毒数值(CT Value)约23至25,属于中等程度,足够传染他人,他目前仍然在亚博馆的社区治疗设施接受隔离。

参与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分析,研究足以证明,免疫力只能维持短时间,康复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出院后仍要继续防疫措施,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洁手,因为有机会第二次感染;研究结果同时令人担心,病毒难以控制,疫情防控上增加难度。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认为,虽然最近确诊数字回落,但社区仍然存在众多隐形患者,是次研究反映康复者有机会再次感染,即将推行的普及社区检测,正好发挥功效,协助找出传播链,虽然无办法令所有几百万人在几日短时间内全部都检测,加上是自愿,但只要配合现有的防疫措施,检测仍然会十分有用!

张文宏认为,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等待港大进一步的科学报告。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4个月。香港再感染消息若是属实,此后全球会陆续报道,毕竟这是一个人群免疫力持久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若是此后全球还是没有陆续的个案报道,这例患者的报道也就会停留在新闻级别,而不是学术级别。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复检核酸阳性病例陆续有出现,为疫情防控带来新挑战。专家认为,康复者再验到病毒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再次接触新冠病毒后被感染,即二次感染;二是体内残存的新冠病毒,前期由于免疫系统抑制,导致病毒含量降低,因此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其实病毒一直未彻底清除,后来被激发出来,即所谓的复阳。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人员早前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研究显示,患者出院八周后,无病征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下降了81.1%,而有症状患者下降了62.2%,该研究对康复者出现二次感染的原因提供了分析思路。研究人员认为,数据可能意味免检疫安排有潜在风险,认为应延长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包括限制社交距离、保持卫生、隔离高危人群,并展开广泛检测。

相关文章

购车热线
咨询港口直销价购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