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吴立峰:放开的可以是疫情防控措施,但不能是共克时艰的齐心协力

吴立峰:放开的可以是疫情防控措施,但不能是共克时艰的齐心协力

近日,继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纷纷出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后,浙江、山东、陕西、福建、江西、辽宁、上海等多地相继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这既是各地对国家20条措施的积极响应,也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具体体现,让我们看到了结束疫情紧急阶段的希望。

随着人民日报刊登题目为《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头条文章之后,每个人的微信群里收到最多的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自我康复手册中文版》的文件,而这本手册是该组织自2020年首版以来的更新内容,结合了过去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及其恢复过程的新的认知,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应对疫情的调整和生活的改变。

以下结合国内外疫情信息整理和数据分析,对一些大家可能关心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一些思考。

在下注意到,从早些时候各国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目前已经宣布结束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意大利等欧美主要国家,而德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或在2023年1月之后做出新的决定。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有过感染或接种疫苗,目前世界上至少90%的人口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日在记者会上说:我们现在距离能够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那一刻更近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病毒监测、检测、测序及疫苗接种方面仍存在差距。”

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先后发表官宣,但在这些国家的内部,反对终止解除新冠疫情限制的声音不在少数,英国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爵士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约翰逊的政策是半生不熟的”,公众会做正确的事,但取消免费测试是疯狂之举,意味着政府正在拿走人们的工具”。

南安普顿大学海德博士表示取消免费核酸检测的计划是一系列鲁莽政策中的又一新例”,应该保持戴口罩和自我隔离。

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宣布,春天开始对75岁以上人群和免疫力受抑人群接种第二剂加强剂即第四剂疫苗,涉及750万人。

美英政府未来疫苗接种或将与每年流感疫苗接种方式相类似,主要针对年长者和易感人群,只有出现危险变种时才会加大接种力度。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此前曾经发表声明说,欧洲地区报告了近300万例新增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数的近一半。

尽管同一时期因新冠导致的住院率翻了一番,但重症监护病房的入院率迄今为止仍然相对较低。然而,随着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继续上升,欧洲每周仍有近3000人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

国外一些专家认为,欧美抗疫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近日表示,只要病毒传播率很高,只要存在未受保护的群体,就有可能创造出病毒变异的环境。病毒会不断进化,不可预知的病毒有可能在任何时间造成大流行。

可以看出,受防疫措施放松以及变异毒株影响,欧美新冠感染人数也迅速增加,除老人之外,儿童病例也再现上升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目前已经对外宣布新冠全球大流行结束的国家来看,大部分国家是迫于经济下行的压力,试图由此打开国门扭转经贸流通不畅,再加上新的毒株致病性减弱以及疫苗接种达到一定比例,使得疫情传播在国内不会造成大规模医疗资源挤兑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象日本这样的正在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将新冠由二类传染病降低等级至五类(普通流感),也是基于对经济社会以及卫生防疫进行综合判断之后做出的相关举措。

据观察,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已经先后解除入境防疫要求,未造成疫情数据的明显反弹。

越南迫于商界压力于2021年10月转向与新冠共存,12月放松入境要求;此后经历了2-3月防疫政过渡期,于2022年4到5月对内、对外彻底躺平,随后疫情数据”未现反弹。

新加坡是2021年最先计划与新冠共存的国家,之所以勇于尝试,大概率是因为当年7月疫苗接种完成率已经突破6成、8月突破7成。

但Q3暴发Delta之际死亡率飙升表明疫苗接种率依旧不足,进而政策收紧。去年11月底暴发Omicron初期,谨慎起见防疫政策再度收紧,但随后死亡率并未明显回升,表明Omicron致病率不高亦或疫苗接种已经充分。

香港地区累计死亡率极高,与今年2-3月疫情暴发前整体疫苗接种率偏低、特别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过低有关。2月初香港疫情突发前疫苗接种率仅为63.69%,其中70-79岁老年人至少一针的疫苗接种率不足50%、80-89岁老年人至少一针的疫苗接种率仅略高于20%。事实上,截至8月23日,60-69岁年龄段疫苗加强针接种率才突破80%(81.59%)。

因此,中国香港地区在放松防疫措施之后,仍对入境人员保留了第二天检测的要求,并未彻底躺平”。

亚洲多数国家的新冠疫情死亡率低于欧美国家,主要是因为其疫苗接种完成率高于欧美,这大概率确保了在更高的人口密度下,重症率更低、进而医疗资源挤兑风险更小,亦显著降低了死亡率。

目前我国疫苗接种完成率89.27%,超越多数国家放开初期的水平;但老年中仅86.35%完成基础免疫全程接种,3644万人未完成接种(根据2021年人口数据)。

据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指标已下达:明年1月底前8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首剂接种率达到90%,符合条件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0%;60-79岁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

在完成接种指标的背景下,有专家提出建议,春节后国内或可考虑全面、有序放开疫情防控。

从全球形势来看,全面解封后多数经济体消费数据不佳,这和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局势紧张以及美元加息和能源价格上涨形成的通货膨胀有着较大的关系。

日本防疫解除后,由于疫情反弹创新高,零售销售额增长受制约,叠加高通胀影响,消费者信心快速下行。

解除防疫后,韩国消费依然低迷,且消费对疫情数据极其敏感,9月疫情降温之际消费反弹,但服装等回归职业相关消费略好。

去年Q4防疫政策转向后,越南零售销售环比大幅提升,呈V型反弹,今年3月Omicron疫情中升势不减。

新加坡零售、餐饮在今年二季度防疫躺平”后显著好转,服务业、非耐用品消费需求的反弹强于耐用品。

中国香港地区零售数据在防疫大幅放松的当月短暂反弹,但总体消费水平较疫前仍有差距,结构上珠宝、服装等回归职场相关略好。

中国台湾地区防疫放开对消费无明显提振,零售业营业额对防疫政策不敏感,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年以来持续下降。

为何美国、越南、新加坡的经济会略好于疫前?

其中美国、新加坡消费相对强劲或与财政补贴有关;疫后美国三轮财政补贴降低了居民部门的受损程度;新加坡在去年12月、今年5月及8月亦多次发放消费券;越南消费恢复较强或与人口更为年轻,以及疫后区域贸易政策加速落地带来的产业优势等因素有关。

基于文化背景相同的考量,结合日韩民众在疫情放松初期对可能存在的确诊病例反弹、死亡病例提高以及医疗资源挤兑等各方面的谨慎态度,中国民众很可能也会有一段冷静观察期”,不排除线下消费仍疲软的可能性。

那么,在各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可能会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面前,中国的老百姓应该怎么做呢?

在下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影响健康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

据观察,日本作为世界上最为谨慎的国家之一,在新冠累计确诊率仅18.49%之际,下调新冠传染病等级表明当前新冠病毒致病率或已不会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理论上未来的变异毒株致病率会进一步降低,个人防护、隔离引发的旷工风险或相对可控。

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比不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随着致病率降低而来的还会有一段时间内确诊病例的明显提高,尽管重症病例比率也将相对降低,但患病基数的大幅度增加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冠疫情的席卷而来,已经让我们意识到基础病对于健康的巨大影响,而造成基础病的最大原因就是各种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潜在威胁;因此,中国相对较高的基础病比例是疫情放松之后对我们最不利的情况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优化影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来补齐医疗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的较为不足。

在做出以上调整的基础上,考虑到疫情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服务业低收入群体受损较为明显,股市和楼市造成的影响使得中产家庭也面临金融资产缩水的问题,部分地区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以预见的是防疫放松后会有更多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个人面临通过加速商贸流动提高生活水平的大量需求产生。

而中产及以上的高净值群体在疫情期间的谨慎投资行为,也将伴随着地产政策放松以及服务业复苏而有所好转,这将为更多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保障和收入来源。

目前国际能源价格已然处于高位,随着美元加息周期的结束,明年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将进入经济衰退期,而中国因为前三年的国民上下一心形成的众志成城和严格管控,未经历高致病率阶段因此不会出现大量劳动力短缺,进而在中国放松防疫之际并不容易出现通胀大幅上行风险。

综上所述,随着各地疫情防控的优化调整,既要避免因疫情反弹而对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又要恢复经济活力提高健康生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在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传承民族医学精华推进守正创新,筑起守护家庭老少以及身边体弱多病的特殊人群的健康长城,不断优化和调整影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从其中获得更多的生产力提升空间和健康产业商机,让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成为振兴国家经济和复兴民族伟业的磅薄力量!

相关文章

购车热线
咨询港口直销价购车方案